强基固本,用好关键一招

——山东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见闻

版次: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11月08日

  ■ 本报记者 关逸民 通讯员 齐元宝

  蓝图绘就征鼓响,扬帆破浪正当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突出强调“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等统计改革重点任务。如何更加有效发挥统计效能,更好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未设国家调查队的县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国家调查任务,需要及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建立组织体系完善、队伍素质优化、调查行为规范、技术手段先进、保障条件完备的国家调查任务落实体系,倒逼统计基层更加专注规范化建设,从源头全面提升国家调查数据质量、调查能力和服务水平。”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卢山说。

  连日来,本报记者在山东调研发现,“改革”已是大家口中的高频词,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把握规律、把握主动,筑牢统计基层基础,提升国家调查效能水平,成为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目标和真切心声。

  机制创新,增添改革发展活力

  在青岛市市南区,沿香港中路驱车一路东行,会看到道路两旁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奥帆中心、海信广场、万象城等高端业态集聚,逾280家各类首店及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与海天中心、华润大厦等10余座甲级写字楼、税收过亿元的楼宇园区“比邻而居”。

  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小的县(市区),市南区以全市2.7‰的土地,实现了全市10%的经济总量,居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楼宇经济的繁荣是市南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市南区也曾是国家调查工作的一块“留白”。2022年之前,市南的国家调查工作分散在统计部门下属的办公室、社科、服务业、工业等专业科室,工作人员以承担统计局业务为主,兼顾国家调查各项工作。在这种模式下,从事国家调查工作的业务人员往往不能专注于国家调查,对工作重视程度和完成工作质量要求不高,存在诸多短板。然而,从2022年开始,作为山东未设国家调查队的县(市、区)国家调查工作改革的首批试点,立足“充实力量、加强保障、完善制度、依法统计”,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市南已成为全省国家调查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行区之一,为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加强国家调查工作积累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打开指标看行业、打开行业看数据、打开数据看企业、打开企业看服务。探索建立区级部门、街道、社区联动机制,赋能统计基层基础,这正是市南当下的改革方向。”市南区常务副区长刘青梅告诉记者,把国家调查触角延伸进社区、网格,下沉到小区、楼院,借助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手段,价格调查、住户调查、劳动力调查等与基层治理密切结合,实现居民信息共享、调查对象“一户一策”,确保调查对象情况摸得实、工作做得细、数据搞得准。

  西藏路社区位于市南区八大峡街道的西部,辖区以老旧楼院为主,调查户平均年龄偏大,相对记账户基础差、底子薄曾是不争的事实。推行国家调查进社区后,辅调员每天都会走街串巷,与访户沟通勤问,“日审、周清、月结”,做到“应统尽统,应记尽记”,纠正每一笔漏报、错报,记好每一笔家庭用项,用“小账本”反映大经济。在太平角社区,社区网格员认真履行专职国家调查人员职责,发挥一线“哨点”作用,上下贯通、同向发力,使统计基层力量得到加强,统计治理成效更加彰显。

  “落实好国家调查制度,关键是以制度规范工作,恪守国家调查职责,实现国家调查工作一体化管理。”市南区统计局局长崔晓凤说,下一步将全方位加强人员队伍管理,强化调查宣传发动、调查对象协调、调查网点建设,面向各街道统计员、社区调查人员开展国家调查业务培训全覆盖。

  始终坚持机制创新赋能的不只是青岛市南。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12月,山东有16个市和51个县(市、区)政府印发文件,多地地方政府成立国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协同机制,确保国家调查独立开展、统计调查职权得到有力保障。

  同频共振,强化国家调查保障

  熙熙攘攘的人群,望不到头的摊位,伴着烹炒的火苗,美味的饭香扑鼻而来……走进临清市东宛园附近的新华路街道杜庄小吃街,升腾的烟火气赋予了夜间消费新场景更加旺盛的活力。国庆假期,临清运河文化景区火爆“出圈”,期间接待各地游客超8万余人次,文旅市场“稳开高走”。

  临清市地处冀鲁交界、京杭大运河畔,拥有常住人口大约80万人,文化底蕴深厚,是享誉全国的京剧艺术之乡、武术之乡、酱菜之乡、桑黄之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7家,形成轴承、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近年来这座运河名城以制造业强市、文旅兴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为依托,聚焦宜居宜业宜游新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产业提质升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统计为一方经济的“晴雨表”“化验单”,做好国家调查工作,事关宏观决策研判,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百姓冷暖。为了统好“国之大数”,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临清市率先在全省出台政策,将国家调查工作在支持配合、要素保障、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方面作出部署,在市统计局层面统一配齐配强国家调查力量。粮食对地调查和畜牧业调查由分管领导、农业科长负责,并增加5名专职人员;工业品价格调查、住户调查和劳动力调查工作,分别由分管领导、各专业科长全程对接,同时增配6名专职干部和6名聘用人员,确保独立开展国家调查任务。

  “为国记账、为民调查必须坚持依法统计,严格落实国家调查制度方法,对调查对象而言要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对统计队伍要求独立调查、统准统实数据,当好党和政府决策参谋。”临清市统计局局长勾建党说,临清近两年始终坚持同谋划、同部署、广覆盖、保质量的原则,创新探索县级统计局做好国家调查工作新模式,实行一体化管理,切实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取得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记者获悉,临清目前共建有15个住户调查点,聘用15名辅助调查员,现有150名记账户,劳动力调查为4个样本点。对地调查网点涉及20个样板村,每个样本村均配备1名调查员,其中10个实割实测村;每个样本村3个样方,全市共60个样方。畜牧业调查覆盖11个镇(街)、23个样本村,配备镇办调查员11人、样本村调查员21人。

  “辅调员、记账户是做好国家调查的‘最先一公里’,我们的做法是强化‘两员’培训,提高国家调查业务规范化水平,增强工作责任心。”临清市统计局副局长张爱霞告诉记者,在加强培训方面,以提高住户记账水平为抓手,采取集中培训、分批培训、电话辅导、网络交流和实地“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国家调查业务流程规范和能力整体提升。为随时给辅调员、记账户答疑解惑,临清市统计局组织各专业人员查阅国家调查制度,梳理、对照各项国家调查工作标准,编印了《国家调查实用手册》,使“两员”在调查和填报时每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像查新华字典一样有依有据,并且发现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也可随时更新、反馈。

  张爱霞表示,强化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则是做好国家调查的“最后一公里”,为此建立了辅调员、镇(街)统计机构、统计局专业科室的三级审核制度。从源头上初步审核,建立溯源机制防止出现奇异值或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出现;镇街统计机构二次审核,审核把关草表数据,消除低级错误;统计局各专业科室再审核,对各调查点不符合规律的异常数据进行现场核实,及时将问题在工作群提醒并反馈给辅调员,进而从源头保障数据质量。

  同向发力,实行“一盘棋”布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履行国家调查职能,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家调查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在山东,改革正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从一盘棋布局、推动省政府印发文件进一步加强山东国家调查工作,到强化支持保障、整体推进,加强数据质量管控,把市县队、县级统计局的国家调查工作纳入一体化管理,目前全省已有59个县级统计局设立了国家调查工作对口机构,115个县配备的国家调查专职人员“增员”到410余名。

  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与山东省统计局联合发文,正式建立山东国家调查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总队、省局、市县队和县局在国家调查工作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建立本地区分专业县局国家调查工作评价机制和制度,并对本辖区内国家调查数据质量负责。在6月20日举办的县级统计局国家调查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来自临清市、章丘市、乳山市、博兴县等未设国家调查队的县(市、区)统计局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的工作模式和经验做法。

  近年来,山东总队树牢国家调查“一体化”理念,坚持把确保完成好国家调查任务作为首要职责,充分发挥法治对统计现代化改革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局队协作机制,加强未设国家调查队的县(市、区)国家调查工作,切实解决基层统计“有人干、愿意干、有能力干、怎么干”问题,不断提升国家调查工作规范化水平。粮食产量、畜牧业、居民收支、农民工监测、劳动力、价格、采购经理等调查网络已覆盖山东全部市、县(区),调查网点向下延伸到乡镇、街道、行政村及社区,各级统计基层基础得到巩固加强。

  作为深化国家调查改革的探路者,山东总队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锚定“走在前、作表率”加压奋进,深入推进国家调查工作改革,鼓励创新探索、先行先试,成熟一批、推广一批,进一步优化提升统计基层治理效能,牢牢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助推山东国家调查事业再上新台阶。

  积极推动和加强国家调查工作,山东将机制创新摆在更为突出位置上,必将以改革的“关键变量”获得统计调查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作者:关逸民 齐元宝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