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建伟 韩淑颋
四、CPI的计算
实践中,各国统计部门认为拉氏价格指数是一种较好的指数编制计算方法,并广泛使用该公式编制重要价格指数。拉氏公式是将同度量因素(权数)固定在基期,来衡量报告期价格综合变动水平,我国CPI也采用拉氏价格指数进行编制。
CPI计算的价格指数包括:环比价格指数,是指报告月以上月价格为对比基期的月度价格指数;同比价格指数,是指报告月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对比基期的月度价格指数;平均价格指数,是指报告期平均价格水平以上年同期平均价格水平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是指对比基期固定不变的价格指数。
下面以CPI计算过程为例,对价格指数的计算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基本分类以下的价格指数计算,首先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先计算规格品在一个调查点的平均价格,再根据各个调查点的价格算出月度平均价,即两次简单平均计算出规格品月度平均价格;然后将各代表规格品的报告期平均价格除以上期平均价格,得到每个规格品价格变动相对数;再根据各基本分类所属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基本分类的月环比价格指数。
然后通过链式拉氏公式,将基本分类的环比价格指数汇总为更高级别的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基本分类以上各类及总的定基指数通过逐级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其中,L为定基指数,W为权重,P为价格,t为报告期,t-1为报告期的上一期(基期),Pt÷Pt-1为本期环比指数。
各类指数,通过当月的定基指数推导换算:
五、居民对物价的感受与CPI数据有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个体与总体的差异。
CPI是一个综合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的平均数,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不针对具体的商品,所调查的商品既包含价格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价格下跌的品种。因此,要了解某种具体商品(个体)或服务价格变动情况,要对号入座、研究具体分类指数。例如,想了解自来水的价格涨了多少,就要具体看“水”这一基本分类的价格指数。同时,居民更容易对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涨价感受强烈,比如蔬菜、水果以及肉类等刚需商品,人们对这些商品价格上涨比较敏感,而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消费频率低,消费者一般对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动不是很敏感,但这些商品价格近年来保持稳中有降态势,因此,综合计算CPI“篮子”内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不会很大。
(二)对比基期的差异。
CPI主要公布的是环比、同比指数,对比基期分别为上月和上年同月。短期内,CPI指数变动幅度不可能很大,而人们感受价格变化,对比的基期可能是3、5年前,甚至10年前。如果把居民消费价格放在比较长的时期内观察,价格变动幅度比较明显。
(三)价格指数与绝对价格的差异。
价格指数是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指数涨幅高并不意味绝对价格也高。例如,成都的猪肉价格由每斤10元涨至20元,涨幅是100%;北京的猪肉价格由每斤15元涨至每斤20元,涨幅是33.3%。虽然成都的猪肉价格涨幅远高于北京,但绝对价格是一样的。
(摘自《领导干部统计知识问答》 (第二版),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