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用好技术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 2021年07月22日 中国信息报

  ■ 云霞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我国夏粮播种面积39657万亩,总产量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59.3亿斤,增长2.1%。从“靠天吃饭”变为“用天吃饭”,从亩产粮食几百斤变为上千斤,从肩挑“烂扁担”变为肩挑“金扁担”,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始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遵循。

  科技是粮食生产的“芯动力”。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粮食总产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264亿斤增长到2020年的13390亿斤,增长了4.91倍,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这些靓丽数据的背后,是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牢牢地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而取得这一成就的重要原因就是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良田、良种、良法有机结合,农业机械智能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近年来,我国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引导农民综合采取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耕地土壤保护措施,让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连着粮食安全。从杂交育种、航天育种,到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在农业科技的加持下,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端稳中国饭碗提供了关键保障和坚实支撑。

  从“铁犁牛耕”变为机器耕种收割,智能化的“金戈铁马”和大数据、互联网走进农业,增加了粮食产出总量,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加快了粮食生产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宽窄行沟播”和“宽幅半精量播种”等新型播种技术,无人农用机械、自动喷灌系统、航空植保科技等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优质、高产、绿色、高效。在农业科技的加持下,通过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的“五优联动”,我们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用好技术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粮食生产呈现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单产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